午夜精品久久久99热使用方法,av免费久久,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日本午夜一级,九九视频免费,97国产在线播放,成年人精品视频

 
主題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根本佛法] 六道、三十三天及三界

5 / 8768
累計簽到:3 天
連續(xù)簽到:1 天

46

主題

183

帖子

2萬

積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961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時間 2019-7-2 01:28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閱讀模式
六道、三十三天、三界
  我們這個世界叫娑婆世界!此娑婆世界眾生,依苦樂業(yè)報,居于欲界、色界、無色界中。其中欲界,為六道眾生的雜居地。此中居住的眾生,皆因貪著五欲享樂,造善惡業(yè)而感生于此。其中人、天人、阿修羅類,是在人間修善多、造惡少而感生于此受報。一期果報盡,入六道輪回;畜生、餓鬼、地獄眾生,是在人間造惡多、修善少而感生于此受報。一期苦報盡,入六道輪回。色界、無色界是純天人居住的地方。色界與無色界天人,是修善業(yè)得于禪定,命終感生到這里來。有限的天福享盡,也要重入六道輪回。娑婆界眾生,無始劫來囚禁于此,輪回生死。故佛稱娑婆世界為“三界獄”。

  六道業(yè)因人道是主要造業(yè)地,是六道“源頭”。人一生能造百千萬億生死業(yè)因業(yè)果。人生一世,為一期因果告一段落。下一期因果如何開始,取決于此生造作及命終時起于何心。人一生持守五戒,沒有大善大惡,命終依不善不惡心生于人道。人若貪心重,命終依貪心則入鬼道;人一生愚癡,命終依愚癡心則感生畜生道;人一生多造罪惡,命終為罪業(yè)所牽則入地獄。人一生行十善業(yè),命終依于善業(yè)則升天道;人一生行善,但善中夾雜驕慢心、嫉妒心、瞋恨心、爭斗心,命終則感生阿修羅道

六道輪回:三善道之一:天道

  天界共有二十八層,欲界六層,色界十八層無色界四層。天人所修福善大小不同,感生到不同層次的天界,享受福報。天界越高,壽命越長,福報越大。

  天人與人類的身體有種種不同,一大千世界中三界二十八天的概況大略如下:

1.欲界天(因共有六層,故稱“六欲天”)

  最下層四天王天,居須彌山(須彌山雖然叫山,但與地球上的山不是一個概念——看雪客注)腰,為六欲天中國土幅員最廣者。此天分東南西北四大天區(qū),每天區(qū)各有一天王,故稱四天王天。四大天王,即佛寺中天王殿內(nèi)的四位威武天神,俗稱“四大金剛”。他們是: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領乾闥婆、毗舍阇神將,護四大部洲中的東勝身洲;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寶劍,領鳩盤荼、薛荔神將,護四大部洲中的南贍部洲(即我人所居);西方廣目天王,手上纏龍,領龍及富單那神將,護四大部洲中的西牛賀洲;北方多聞天王,右手持傘,左持銀鼠,領夜*、羅剎神將,護四大部洲中的北俱盧洲。四天王各有八大名將、九十一子,其職責是守護四大部洲,管理各種鬼神,不令侵損人類,維持天下太平。《金光明經(jīng)》等說,若四天王失馭,鬼神作亂,則日月星宿失度,風雨不調(diào),人間必有戰(zhàn)亂災荒。四天王所統(tǒng)人民眾多,除本天國土外,還散居于須彌山周圍的諸小山。四天王所居城池,莊嚴富麗,《長阿含經(jīng)·四天王品》描述南方增長天王所居賢上城:”縱廣六千由旬(一由旬當10—15公里),其城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wǎng),七重行樹,周幣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shù)眾鳥,相和而鳴!彼奶焱跆斓奶毂姡砀甙肜,衣重半兩,壽五百歲,其天中一日相當于人間五十年,其天壽五百歲,合人間912.5萬年。

  第二忉利天意譯“三十三天”,以有三十三個天國而得名。居須彌上頂巔,中央為主國帝釋天,為三十三天之主釋提桓因(帝釋)所居,八方各有八個天國,四角四峰,有帝釋天保護神金剛手居止。帝釋所居善現(xiàn)城,周長一萬由旬,中有殊勝宮殿,周千由旬,外有眾車、雜林、粗惡、喜林四苑,城外東北有圓生樹,花香熏百由旬,西南有善現(xiàn)堂。為帝釋之禮堂、會議廳。三十三天人身高一由旬,衣重六銖(約合2.4錢),壽一千歲,一日當人間百年,其天壽命合人間三千六百五十萬年。此天天主帝釋,為三十三天、四天王天之主,中國佛教徒多說他便是道教所奉玉皇大帝。

  第三夜摩天,意譯“善分”、“時分”、“妙善”,在忉利天之上十六萬由旬的虛空中,該處“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楞嚴經(jīng)》卷八)《正法念處經(jīng)》說此天天人女多男少,《佛地經(jīng)論》卷五說:“夜摩天者,謂此天中隨時受樂”,此天人身高一里半,衣重三銖(約合1.2錢),壽二千歲,一日當于人間二百年,其天壽合人間一億四千六百萬年。

  第四兜率天亦譯“睹史多”、“兜率陀”等,意譯“妙足”、“知足”,在夜摩天之上三億二萬由旬處。此天天人身有光明,高二里,衣重二銖(約合0.8錢),壽四千歲,一日等于人間四百年,其天壽合人間五億八千四百萬年。此天宮殿分內(nèi)、外兩院,內(nèi)院是一生補處菩薩(候補佛)所居凈土,現(xiàn)由彌勒菩薩住持;外院為欲界天。佛教認為對修道者來說,兜率天是欲界天中最好的地方,尤其兜率內(nèi)院,為不少佛教徒向往的歸宿。《涅盤經(jīng)》說:“兜率陀天,欲界中勝,在下天者,其心放逸,在上天者,諸根暗鈍”,皆不及此天眾生清凈少欲,自在無為。上下界諸天,皆來此天聽佛菩薩說法。《楞嚴經(jīng)》卷八稱此天“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是個清靜安全的去處。

  第五化樂天,亦譯“樂變化天”、“化自樂天”、“妙變化天”,在兜率天之上十六億四萬由旬處。此天人身高二里半,衣重一銖(約合0.4錢),壽八千歲,一日當人間八百年,其天壽合人間二十三億三千六百萬年。名“化樂”者,謂此天人能隨意變化出種種悅意器物,隨意娛樂。

  第六他化自在天,略稱“他化天”,在化樂天之上十二億八千由旬處。此天人身高三里,衣重半銖(約合0.2錢),壽一萬六千歲,一日合人間一千六百年,其天壽共合人間九十三億四千四百萬年。《大智度論》卷九說:“此天奪他所化而自娛樂,故言他化自在!贝蟾攀窍硎軇e人變化的東西。其天主為常與佛作對的魔王波旬,《大智度論》卷五六說,波旬雖有福德,而懷諸邪見,“見欲界人皆往趣佛,不來歸已,失供養(yǎng)故,心生嫉妒,是以佛菩薩名為怨家”,又說波旬為六欲天之主。《瑜伽師地論》卷四等則說此天中別有魔天,處所高勝,乃魔王(波旬)所居。

  六欲天人,不僅壽數(shù)甚長,而且享受諸樂,無病無苦,衣食自然,不勞而得,不憂生計。其相貌皆端嚴美麗,世人常喻美女美如天仙,佛經(jīng)中則說人中最上佳麗,比起天女,猶如獼猴與人相比。欲天的宮殿園林器物,率皆清潔典麗。佛經(jīng)中所描述的欲天勝妙五欲(色、聲、香、味、觸),完全是人間富貴者物質(zhì)生活的理想化,如《瑜伽師地論》卷四說欲天們游戲娛樂于雅潔可意的園林池館,“常聞種種歌舞音樂、鼓噪之聲、調(diào)戲言笑談謔之聲,常見種種可意之色,常嗅種種微妙之香,恒嘗種種美好之味,恒觸種種天諸菜女最勝之觸,恒為如是樂牽引其意,以度其時”這確是許多人,尤其是現(xiàn)代人艷羨的幸福生活。欲天還有凡人所無法企及的諸多自在,如《長阿含經(jīng)》卷二十說欲天有十事:一飛去無限數(shù),二飛來無限數(shù),三去無礙,四來無礙,五其身無有皮膚骨體筋脈血肉,六身無臭穢的大小便,七身無疲累,八天女不產(chǎn),九其目不眴(眨眼),十身色隨意,好青則青,好黃則黃,赤白等色,隨意而現(xiàn)。

  六欲天的社會制度:大略也是人間階級社會的翻版。《大吉義經(jīng)》說六欲天皆有君臣、尊卑、上下之分,有龍、象、孔雀等為其坐騎。《正法念處經(jīng)》說忉利天以下,有貧富之別,夜摩天以上直至色界諸天,貧富皆等。

  六欲天的家庭體制:諸經(jīng)論皆說有夫妻、嫁娶之事,亦不乏一夫多妻的現(xiàn)象,據(jù)稱帝釋的姬妾多達億數(shù)。然其性生活的方式,與人間有別。《俱舍論》卷十一有偈概括此事:“六受欲交接,執(zhí)手、笑、視淫”。意謂四王天、忉利天男女交合,與凡人無別,只不過不泄精液,只泄“風氣”而已,用道家丹功術語來講,這是“體交氣交”了。夜摩天男女擁抱即得性滿足、兜率天僅行握手、化樂天唯相對一笑,他化自在天更是互遞秋波便成欲事,這可謂“體隔神交”了。

  六欲天的生育:與凡人不同,無懷胎接生之事,“隨彼諸天男女膝上,有童男童女(火+欠)然化生,即說為彼天所生男女也。”《俱舍論》卷十一)比人類胎生是要簡便干凈多了。初生時的形貌,從四王天到他化天,依次如人中五、六、七、八、九、十歲孩童,生后不久即迅速長大成人。

  六欲天的業(yè)因,共同者是行十善業(yè)、守戒、布施。《佛為首迦長者說業(yè)報差別經(jīng)》說:“復有十業(yè)能令眾生得欲天報:所謂具足修行增上十善。”依所修十善的品級而有上下天之別。其次是不同程度地節(jié)欲禁欲,如《楞嚴經(jīng)》卷八說,人若未能離妻妾恩愛,只是“于邪淫中心不流逸”“一點也不想有婚外性關系,則能生四王天”;于已妻房淫愛微薄,于凈居時,不得全味”(獨居禁欲時還不能完全沒有性的想望),能生忉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于人間世,動少靜多”,能生夜摩天(《正法念處經(jīng)·觀天品》也說:“若能離婦女,則生夜摩天”);更進一步,“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雖堅持禁欲生活,但對送上門的美色不能力拒),能生兜率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于橫陳時,味如嚼蠟”,能生化樂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能生他化自在天。另外,兜率天以上,還須修禪達初級定,方得往生。《涅盤經(jīng)》說:“修施、戒、定,得兜率身!

2.色界天

  色界十八天的共同業(yè)因,是行上品十善且修禪入定。《業(yè)報差別經(jīng)》說,“修行有漏十善,與定相應”,能令眾生生色界天。依所入禪定的深淺,有初二三四禪天之階差。因以禪定伏欲界之欲,故雖有身體,而無男女之欲,無家庭,恒處于禪定中享受“禪悅”,可以想象,那是一個清凈離欲的禪定、瑜伽修行者們各自坐禪的社會,自然是安靜異常,超然世外,沒有人間和欲天的各種紛擾,是瑜伽行者生活的理想化。

  初禪三天,為成就初禪者所生。第一梵眾天,為大梵天王治下的人民百姓,該天身高半由旬,壽命以中劫計算(一中劫略當三十二億年),為半劫。第二梵輔天,為大梵天王的輔弼臣僚,身高一由旬,壽一中劫。第三大梵天,所居為大梵天王,身高一由旬半,壽一中劫半。《楞嚴經(jīng)》卷九說,修禪定者“但能執(zhí)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如是一類,名梵眾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xiàn),于諸律儀(戒律)愛樂隨順,是人應時能行梵德,名梵輔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凈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tǒng)梵眾,為大梵王,如是一類,名大梵天!贝箬筇焱醯臉I(yè)因,除增上十善、禪定外,還有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此王為一小世界主。道德高尚,清凈仁慈,但因生于天地萬物之先,自以為天地萬物是他所創(chuàng)造,以眾生之父、之主自居。《大日經(jīng)》卷六說:“所謂大梵天,名我慢自然!狈鸬渲姓J為天父創(chuàng)造萬物的信仰,即出自大梵天。如晚近太虛法師《真現(xiàn)實論》說大梵天先天而生,超越陰陽,即是基督教等一神教信仰的上帝。

  二禪三天,為成就二禪者所生,此天常受發(fā)自深心的禪定“喜”樂,超離了一切由外而來的感覺經(jīng)驗,其壽數(shù)以大劫計算(一大劫略當一百二十八億年)。第一少光天,身長二由旬,壽二大劫。第二無量光天,身高四由旬,壽四大劫。第三光音天,身高八由旬,壽八大劫。《楞嚴經(jīng)》卷九說:“統(tǒng)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如是一類,名少光天。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類,名無量光天,吸持圓光,成就教體,發(fā)化請凈,應用無盡,如是一類,名光音天!笔莿t二禪天特以光明為著。光音天,即已離語言,以放光代音聲以交流信息之意,此天天王,為一小千世界主。

  三禪三天,為成就三禪者所生,此天常受發(fā)自深心的禪“樂”,此樂自內(nèi)源源而出,綿綿寂靜,被稱為三界中最上之樂。第一少凈天,身高十六由旬,壽十六大劫。第二無量凈天,身高三十二由旬,壽三十二大劫。第三遍凈天,身高六十四由旬,壽六十四大劫,此天天王,為一中千世界主。三禪天蓋由身心清凈為著,《楞嚴經(jīng)》卷九稱此天眾生“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四禪九天,分凡、圣二級,皆為成就四禪者所生。此天恒處于“舍”的定心中,苦樂雙亡,心如明鏡止水,無絲毫擾動。其中凡夫天有四:一無云天,身高125由旬,壽125大劫;二福生天,身高250由旬,壽250大劫。第三層并列二天,一廣果天,是由三禪無量凈天中福德圓明而上升者所居;二名無想天,乃外道人雙厭苦樂,力舍一切念想,“身心俱滅,心虛灰凝”,生于此天,雖如廣果天,亦身高500由旬,壽500大劫,但因“既已生滅為因,不能發(fā)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后半劫生!《楞嚴經(jīng)》卷九),被佛教斥為因地不正的“無想外道”,其所入定稱“無想定”。

  廣果天以上五重,為佛教中修證到第三“不還果”(阿那含),已斷欲界煩惱的圣者所居,稱“五不還天”(再不復返欲界受生),其名目為:無煩天,身長一千由旬,壽一千大劫;無熱天,身長二千由旬,壽二千大劫;善見天,身長四千由旬,壽四千大劫;善現(xiàn)天,身長八千由旬,壽八千大劫;色究竟天,身高一萬六千由旬,壽一萬六千大劫。此天為色界之頂巔,故名色究竟,又名魔醯首羅天,意譯“大自在天”,其天王摩醯首羅,乃三千大千世界主,是諸神中最尊者,其形相為八臂三目,騎白牛,即婆羅門教信仰的至上神濕婆。佛經(jīng)說釋迦牟尼佛的報身,亦居色究竟天,為諸十地菩薩恒常說法。

3.無色界

  此界四天,依所入定而區(qū)分,皆恒處禪定中,連固定的形體亦消失,壽命甚為綿永。說無色,也非完全沒有物質(zhì)身體,只不過其形質(zhì)極為微細,如《俱舍論》卷二八所言:“由彼色微故名無色,如微黃物,亦名無黃!睋(jù)說此界眾生只有佛才能看見。第一空處,住“空無邊處定”,定中唯見一無邊虛空,壽二萬大劫;第二識處,住“識無邊處定”,定中唯見心識無量無邊,“唯留阿賴耶識,全于末那半分微細”《楞嚴經(jīng)》卷九),壽長四萬大劫;第三無所有處,住“無所有處定”中,“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迥無攸往!《楞嚴經(jīng)》卷九),唯見一無所有,壽長六萬大劫;第四非想非非想處,住“非想非非想定”,“于無盡中,發(fā)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楞嚴經(jīng)》卷九),沒有任何觀念,但還有分別無念無想的微細心存在(非非想),壽長八萬大劫,為三界中的長壽冠軍。非想非非想處為三界之頂顛,故名“有頂”。《楞嚴經(jīng)》卷九說生四無色界天者有兩種人:一是從無想天等外道天繼續(xù)深入禪定而入,為凡夫,二是從五不還天上升,多住于超越三界的“受想滅盡定”中,而寄居于非想非非想處,為不回向大乘的鈍根阿羅漢。關于四無色界天的住處,有二說:一說在色究竟天之上;一說無別住處,如元代帕思巴《彰所知論》說:“無色界者無別處所,若有生者,何處命終即彼生處,作無色定,故名無色!

  佛經(jīng)中述說,人生之時。也有天神隨生。如《華嚴經(jīng)》說:“如人生已,則有二天恒相隨逐,一曰同生,二曰同名。天常見人,人不見天。”此蓋即所謂記人善惡的善惡童子之類。

  諸天雖然長壽快樂,神通自在,為世人艷羨,但也仍有其苦惱,欲界天下二天中,有宿世修福不多而相對貧窮者,或為人臣妾,受他所制,或神通未能如意,或受阿修羅作亂的戰(zhàn)禍威脅;而且不管壽命多長,福報多大,即貴為天主,也終有一死。六欲天臨死前有五種預兆出現(xiàn):身光消失、不樂本座、花冠枯萎、天衣垢壞、身出汗臭,生平一起嬉戲玩樂的天女們,見到這種“五衰相現(xiàn)”,便皆遠離。又以天眼觀見將生何處,若是墮落,則更是凄惶恐怖,痛苦不堪,如地獄苦。《正法念處經(jīng)》偈云:“如蜜和毒藥,是則不可食,天樂亦如是,退沒時大苦”。規(guī)誡眾生不可貪著天界之樂,應思出離三界。

  非想非非想處天,是世間修行者修行極處。修學到此,修行者再無所修,皆認為自己修到了究竟涅槃。修行者安住于此,如冰蟲蜇魚凍在那里,享八萬四千大劫天福。八萬四千大劫后,天福享盡,將墮落時,便誹謗沒有究竟涅槃。一念謗法心起,直墮地獄,重入輪回。

六道輪回:三善道之二:阿修羅道

  阿修羅”為梵語,譯成漢語為“非天”。什么是非天?就是有天人之福,而無有天人之德。什么樣的人轉(zhuǎn)生阿修羅道呢?人在世間修行善業(yè),能行大布施、積大福德。但在修福中夾雜了諂曲心、驕慢心、妒嫉心、瞋恨心、爭強斗勝心。這些不善心是惡道之因,應下墮惡道。但由于修福大,不能下墮。故感生大海水之下的阿修羅城中。阿修羅由于修福,故福報享樂如天人。有天人一樣的宮殿,自然飲食、自然衣服,不用辛苦織衣、耕田勞作,所需五欲享樂自然化現(xiàn)。

  阿修羅享樂如天,有神通力,由于修福不圓滿,感得每日三時空中有刑具自然出現(xiàn),日日受刑;阿修羅雖食美味,最后一口總要化為青泥,難食難咽。阿修羅道眾生優(yōu)劣懸殊。修羅王福報最大,居住宮殿縱廣八萬由旬,皆是七寶所成。內(nèi)有園、池、花樹,眾鳥合鳴,自然飲食應念即至,百味食品自然化現(xiàn)。

阿修羅王爭斗心盛,見諸天天人居其頭頂天上,嫉妒諸天優(yōu)于自己,便常常與諸天爭斗。如果世間修善的人少,做惡的人多,世間人命終不能升天,天兵天將就要減少,阿修羅王便尋找機會與諸天爭斗。這時人間災禍不斷,日月無光,天昏地暗。但是邪不壓正,最終總是諸天勝,阿修羅敗。另有一類阿修羅,佛在世時見佛聞法,發(fā)愿護佛正法,護佛禁戒、護持修道人。這種阿修羅屬“天龍八部”護法眾之一。阿修羅道從福報上看優(yōu)于人道,但是由于一生驕慢、瞋嫉心重,故命終多墮地獄。

六道輪回:三善道之三:人道

  六道眾生中,人道最容易接受佛法教化,最容易生覺悟心。故而諸佛、菩薩多在人道度生。連精靈妖怪也都想得個人身修成正果。天道是享樂消福之地,日日享樂,沒有苦痛逼迫,便忘記了修道;三惡道眾生每日身受劇苦,難得修道。唯人道居苦樂中間,苦樂參半?嗫杉ぐl(fā)人的出離心,樂可使人生起向往心,苦樂對比最容易生起覺悟心。人道善于思惟,智慧易開,易受佛法教化。

  人類居住在咸水海中的四大洲、八中洲、八千小陸洲上。須彌山東面的東勝神洲,所居人類壽命不定,中壽一百五十歲,有增有減;西面西牛賀洲,所居人類壽命不定,中壽二百五十歲,有增有減;北面北俱盧洲,人類定壽一千歲,不增不減。

  須彌山南面,閻浮提大陸洲,為我們現(xiàn)在所居。有兩個中洲、三千小洲,皆有人類居住。大洲上有三十六大國與二千五百小國。其余各中、小洲有的二、三百國,有的一、二百國,三十、五十國不等。現(xiàn)居人類壽命不定,上壽一百二十歲,中壽一百歲,下壽八十歲,有增有減。

  南閻浮提人造業(yè)猛烈,敢造五逆十惡,轉(zhuǎn)而忍苦精進修學,又能放下屠刀立修佛道。北俱盧洲是人道受善報之地。北俱盧洲大地平坦,陰陽調(diào)和,氣溫不涼不熱,無有四季分別,草木常生,眾鳥合鳴。大樹生果,果熟自裂,流出種種衣裳、種種食物果品,種種樂器玩具。大地自然出生粳(jīng)米,朝割暮長。又有自然炊具 “焰光珠”,不用柴木,飯熟火滅。人民生活不用耕織,無需勞作。

  北俱盧洲人無有家庭、房屋。枝葉垂合為屋。女人懷孕,七日即產(chǎn)嬰兒。產(chǎn)嬰放于道邊,眾人喂養(yǎng),七日即長大成人。是男則隨男眾游玩,是女則隨女眾游玩。從生到死,玩耍娛樂。北俱盧洲人不造惡、不造善,無有病苦,無有衰老,命終皆生天上。北俱盧洲人命終有大鳥啄尸別處。北俱盧洲人大、小便時,土地自行裂開,大、小便后乃合,大地不見污穢。這種享樂的生活,使北俱盧洲人只享人間福報,不能修行佛法,故無佛住世。得人身最難,人生一世如造惡則墮惡道,修善則升入天道。一次佛弟子問佛:來世再轉(zhuǎn)人者能有幾何?佛用指甲搓地上土,放掌中說:“得人身如掌中土,失人身如大地土!

六道輪回:三惡道之一:畜生道

  畜生種類眾多,不下三十四億種。畜生類有空中飛的,有地上走的,有水里游的;有懷胎而生,有卵中孵化而生,有濕生的,有化生的。龍、蛇、鳳、鴉,魚、鱉、蝦、蟹,豺、狼、虎、豹,牛、馬、駝、驢,雞、鴨、鵝、狗,蚊、蠅、蛆、虱等,都屬畜生類。

  《正法念處經(jīng)》中說,若人在世愚昧不明事理,命終則入畜生道。由于為人時逆理背天,所以畜生不能直立行走。四肢朝地、背朝天。故畜生又稱為橫生類,或傍生類。

  雖然同屬畜生,由于造業(yè)不同,果報也各不相同。故畜生類福報差別懸殊,身體有大有小,壽命有長有短。體型大者如金翅鳥,身長三十二萬里。摩竭大魚身長一萬二千里。體小者如鷦鷯鳥,在蚊子須毛上產(chǎn)卵,人肉眼見不到。龍,壽命長,有一劫。壽命短者,朝生暮死;蛩查g即生即逝,如細蟲之類。

  畜生福報大者,可生在天界,享受自然美食。福報小者,如糞廁蛆蟲,以糞尿為食。天龍,神通變化可興風行雨;蚊蟲,敵不住一場秋霜。《首楞嚴經(jīng)》中說,為人在世罪業(yè)深重,地獄罪盡不足酬償者則轉(zhuǎn)生鬼道;鬼道不足酬償者則轉(zhuǎn)生畜生類。

  若人以貪物為罪入地獄者,地獄罪盡不足酬償,轉(zhuǎn)生鬼道則為“怪鬼”。鬼道罪盡不足酬償,轉(zhuǎn)生畜生類,多為梟鳥。

  若人以淫欲習氣貪色造罪,從地獄出,轉(zhuǎn)生鬼道則為“魃鬼”。鬼道罪業(yè)不足酬償,轉(zhuǎn)畜生類,多為淫獸色禽之類。

  若人以誑習造罪,從地獄出,轉(zhuǎn)生鬼道則為“魅鬼”。入畜生道,則為狐貍類。

  若人以嗔習造罪,從地獄出,轉(zhuǎn)生鬼道則為“蠱毒鬼”。入畜生道,多為螈蛇、蝎子、毒蟲類。

  若人仇怨心造罪,從地獄出,轉(zhuǎn)生鬼道則為“厲鬼”。入畜生道,為蛔蟲類。

  若人傲慢心造罪,從地獄出,轉(zhuǎn)生鬼道則為“餓鬼”。入畜生道則為虎、豹、豺狼等獸。

  若人誣枉心造罪,從地獄出,轉(zhuǎn)生鬼道則為“魘鬼”。入畜生道為禍鳥。

  若人邪見造罪,從地獄出,轉(zhuǎn)生鬼道則為“魍魑鬼”。入畜生道,多為候鳥。

  若人訟習造罪,從地獄出,轉(zhuǎn)生鬼道則為“傳送鬼”。入畜生道多為貓、狗家畜類。牛、馬、駝、驢、雞、鴨、鵝、狗等畜類,來償前世業(yè)債,如殺彼身命或食其肉,經(jīng)歷多劫相殺相食不停。故殺報恩而來的禽畜類眾生,罪業(yè)則重。

六道輪回:三惡道之二:餓鬼道

  人在世間行惡,慳貪吝嗇,邪佞諂曲、虛偽不實,或貪錢財,或貪妻兒、女色,或貪名聲、地位、名譽、權力,或貪種種吃喝玩樂、種種安逸,臨命終時,為此貪心所牽則入鬼道。

  貪戀錢財妻兒,慳貪吝嗇入于鬼道。但許多忠良義士、帝王將相,也不在少數(shù)入于鬼道。他們雖做許多轟轟烈烈利益他人之事,不貪財、不貪色,但好貪名聲、權力、地位,命終時因貪心起,也墮落鬼道。

  鬼道眾生依業(yè)報差別分有三類。一類是人間修福者,能利益他人,命終貪心起而墮落鬼道。此種鬼稱名為“鬼神”。如山神、海神、河神、湖神、閻羅王、大鬼王、土地、城隍等。大福德鬼有神通力,可于空中飛行往來,享受五欲如同天人。有自然宮殿、自然飲食,常在人間護持一方。有修佛法者,成為護持佛法的護法善神、護戒善神,護持人間修道者。

  另一類鬼,在人間時做了些利益親族的事。入鬼道中,生在親族的祠堂里,為守祠堂鬼。此鬼可得親族們的祭祀供養(yǎng)。最苦一類的鬼是餓鬼,有從地獄道余報未盡入鬼道者,有因于人間慳貪吝嗇、自私自利不肯施舍濟人,又行種種不善業(yè),臨終貪心重,入于鬼道。這類鬼,純苦無樂,如地獄眾生。

  經(jīng)中說:有的鬼咽喉細如針尖,腹大如山,滴水難進,日夜奔走,求食求水;有的鬼頭發(fā)蓬亂,身毛甚長,唯皮包骨,爪甲長利、淚流滿面;有的鬼遍身毛孔自出火焰,燒炙自身,奔走曠野,呼叫求水;有的鬼口出臭氣,臭氣自薰,恒空逆嘔;有的鬼身毛堅如鐵針,日日刺身;有的鬼常有熱鐵丸入口,燒爛口腹……餓鬼受苦,日日盼望早死,然而業(yè)報不盡,雖百千萬歲不得飲食,終不能死。有鬼壽命長者,七萬歲或八萬歲;有鬼壽命短者,萬歲、千歲、百歲不等。

  世間大多數(shù)人看不見鬼,但是鬼神無處不在,有人所居處,就有鬼神在。所有山林、川澤、國邑城隍、村塢聚落,一切街衢四交道口,屈曲巷陌、屠膾之坊,及諸巖窟,森林、冢間、丘壑,一切惡獸所行之道,皆有鬼神在中居住。一切林樹,高至一尋,圍滿一尺,即有鬼神以為舍宅在上依止。

  世間若有男子、女人出生,依其前世所修福德,即有眾鬼神相隨守護。大福德人,則有百千諸神隨行守護。若世間人習行非法,心有邪見,行不善法,說不善法,以作不善護生諸神則漸漸舍離。

六道輪回:三惡道之三:地獄道

  地獄是世間人造惡死后受苦報之處。世間人在佛門中造罪,是造第一大重罪;在父母身上造罪,是造第二大重罪;在恩人身上造罪,是造第三大重罪。地獄雖是懲治罪惡人之處,但是世間人,若不思苦,則難發(fā)菩提心。多有世間人因畏懼地獄苦,而發(fā)出離心者。

  地獄苦報,皆是自心造惡所感。比如:心中瞋恨起,殺氣發(fā)動,死后即感得地獄中的刀山、劍樹、斧鉞(yuè)槍鋸,割斬剉刺;心中陰毒誑詐,則感得地獄中的飛石投礫、鈕械鎖杖、塵土屎尿、骯臟穢污不凈;心中邪淫,則感得地獄鐵床、銅柱,大猛火燒;心中覆藏罪惡,則死入地獄感得業(yè)鏡、火珠照一生罪惡,使人不能覆藏。地獄罪報皆是自心反饋,于人間造什么惡,墮入地獄即受什么苦。

  最苦的地獄名阿鼻地獄,又稱五無間地獄。何為無間?一、日夜受苦無暫停時間。二、一人亦滿多人亦滿,無閑余空間。三、地獄刑具遍受無間。四、無論龍、神、天、鬼、人,入此地獄所受苦報平等無間。五、墮此地獄,從初入時至百千劫,一日一夜萬死萬生,日日時時受苦不停,此世界壞時寄生他方世界,他方世界壞時再轉(zhuǎn)寄他方世界,輾轉(zhuǎn)相寄,此界成后還復而來,出此地獄無有時間,除非業(yè)盡。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中說:若有眾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出佛身血(惡意破壞佛像、毀佛經(jīng)書),毀謗三寶,不敬佛經(jīng),亦當墮于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侵損常住(包括侵占大眾供三寶的財物飲食),玷污僧尼(與出家男女行淫),或伽藍(寺廟)內(nèi)咨行淫欲,或殺或害,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偽作沙門、心非沙門(雖身出家而心不出家,不行佛事,信奉鬼神,占寺為家的偽出家人)破用常住,欺誑白衣(俗人),違背戒律,種種造惡,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偷竊常住財物、谷米、飲食、衣服,乃至一物“不與取者”(即偷竊),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無間地獄易入難出。無間地獄周圍八萬余里,高一萬里。其城純鐵,上面火聚而下燃,下面火焰上燃,四周赤熱。鐵蛇、鐵狗吐火驅(qū)逐罪人,百千惡鬼夜叉口牙如劍,眼如電光,手如銅爪,拖拽罪人。有夜叉拿大鐵叉叉刺罪人身,拋空翻接置大鐵床上。床上火燃,皮肉燒爛。又有鐵蛇絞罪人頸,鐵鷹啄罪人眼。五百億鐵嘴蟲爬滿罪人身,從鼻孔爬入從眼爬出,從眼孔爬入從耳孔爬出,從耳孔爬入從口爬出,從口爬入于肺腹,透肉入骨吸食骨髓、腦汁。又身體百肢節(jié)內(nèi)釘入長釘,熔銅灌口,熱鐵澆身,饑吞鐵丸,渴飲鐵汁……一日之中萬死萬生,無一念暫停,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又有十八冰寒地獄、十八黑暗地獄、十八刀輪地獄、十八劍輪地獄、十八沸屎地獄、十八獲(huò)湯地獄、十八鐵丸地獄、十八飲銅地獄……又有五百億劍林地獄、五百億刺林地獄、五百億銅柱地獄……如是等眾多地獄。

  冰寒地獄:八萬冰山合圍罪人體,寒冰從毛孔入,通身上下凍起瘡泡,寒苦之狀難以言說,歷時八千萬年,一日一夜如人間五十年。

  沸屎地獄:城墻四壁有百萬億劍林,樹間蒺藜生諸鐵蟲,其數(shù)無量。鐵蟲口吐熱屎,沸騰如熔銅,罪人墮沸屎河中,遍身糜爛,群蟲食肉咬骨,罪人痛苦大叫,沸屎、鐵蟲一齊涌入口中,蟲咬舌根,沸屎順口入腹,燙爛胃腸,其苦難當。

  銅柱地獄:有大銅柱高六百由旬,猛火燒紅,下有鐵床,罪人于銅柱頂,抱熱銅柱,燒爛皮肉,痛苦萬狀;驚怖下視,見鐵床上有美女,心生愛染,從銅柱上滑下,上烈火床,俱時六根火起。有鐵嘴蟲從眼咬入,又從男女陰根咬出,痛癢鉆心徹骨,另有九百億小蟲,遍咬罪人體,欲躲不能,欲動不得,死去活來。

  又有叫喚地獄、拔舌地獄、糞尿地獄、銅鎖地獄、火象地獄、火馬地獄、火狗地獄、火牛地獄、火山地獄、火床地獄、剝皮地獄、鋸牙地獄、飲血地獄、燒手地獄、燒腳地獄……如是等地獄,其中各個復有諸小地獄,或一、或二、或三乃至百千,此等皆是行惡眾生罪業(yè)所感。地獄罪畢,若有余罪未盡,則轉(zhuǎn)生餓鬼、畜生中受苦。

最新關注的會員朋友
回復 收藏

使用道具 舉報

累計簽到:3 天
連續(xù)簽到:1 天

46

主題

183

帖子

2萬

積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961
沙發(fā)
 樓主| 發(fā)表時間 2019-7-2 04:05
三十三天,忉利天又稱三十三天,是梵文Trayastrimśa的音譯,佛教宇宙觀用語。根據(jù)佛教理論,忉利天處在須彌山頂,中央為帝釋天所居,四面各有八天,總共三十三天。《無礙解道義注》中說:三十三個人投生到那里,為三十三天;蛑灰驗槟切┲T天而稱為三十三天。他們也是有依山而住者,有依虛空而住者,如是次第到達輪圍山。

1 善法堂天 2 山峰天 3 山頂天 4 喜見城天
5 缽私他天 6 俱吒天 7 雜殿天 8 歡喜園天

9 光明天 10 波利耶多天 11 離險岸天 12 谷崖岸天
13 摩尼藏天 14 施行天 15 金殿天 16 鬘形天,

17 柔軟天 18 雜莊嚴天 19 如意天 20 微細行天
21 歌音樂天 22 威德輪天 23 日行天 24 閻摩那娑羅天

25 連行天 26 影照天 27 智慧行天 28 眾分天
29 曼陀羅天 30 上行天 31 威德顏天 32 威德焰輪光天,

33 清凈天


大智度論云:‘昔摩訶陀國中,有婆羅門,名摩訶,姓憍尸迦,有大福德大智慧,知友三十三人,共修福德,命終皆生須彌山頂?shù)诙焐稀?/font>

帝釋天,梵名Shakra devānām Indra,釋迦提桓因陀羅,簡稱“釋提桓因”,意為“能天帝”。他居住在須彌山頂中央的善見城,為三十三天之主。因其為欲界諸天,所以并未斷七情六欲。佛教相傳帝釋天曾率領諸天與阿修羅王大戰(zhàn),后來帝釋天皈依佛陀,信奉佛教,并率諸天以牛頭栴檀為佛陀及諸羅漢建造重閣講堂,并以各種臥具和美食供養(yǎng)佛陀及其弟子。

《阿彌陀經(jīng)》上所說的釋提桓因,就是這個帝釋;在楞嚴咒里邊所說的南無因陀啰耶,這因陀啰耶也就是帝釋天。他雖然在天上做天主,但是在佛教里是一位護法。

忉利天有八萬由旬這么大,城池的墻壁是七寶造成的,光是城池就有六萬由旬。忉利天天主所住的城叫善見城,所住的宮殿都是用最名貴的寶貝造成的。所以他生到這個地方,就不愿意走了,而愿意在那兒做天主,也就是這個道理。他的前后左右、四維上下,都是珠寶,房子也是珠寶造成的。這么美麗的地方,這么美麗的宮殿,所以他的欲心也就不會停止,以為這樣就滿足了,可以在那里安然享受天福。他認為這是最快樂的地方,所以希望一切眾生都生到他這個天國,他的世界。我的世界是這么快樂的一個世界,誰歡喜來,我都歡迎!因為他很歡迎人們到他這里來住,他認為他很慷慨;但他不知道他自己的生死也不能了,因為他貪著這種快樂。

在迦葉佛時,這位天主原本是個女人,所以你不要以為他是什么不得了的。這個女人發(fā)心為佛造一座塔廟,她是什么因緣發(fā)起這個心呢?因為她看見一座破廟,已經(jīng)沒有屋頂,沒有天花板了。這破廟里有尊佛像,每逢刮風下雨,就會把這尊佛像所貼的金面,從臉上一道一道的沖下來。她一看,就生了一種難過的心:哎喲!這佛像已經(jīng)都臟了,!這太不好吧!于是她發(fā)心要把這座廟修造好。

她想造廟,但自己沒有錢,于是就找她的親戚朋友,你們大家可不可以幫我的忙呢?你們有親戚就找親戚,有朋友就找朋友,我們互相做一件慈善的事情,把這座廟修好。她的親戚朋友說:可以,我們大家互相合作來造一座廟。這么一找,恰恰就找了三十三個人,她是其中的一個發(fā)起人,另外又有三十二個,這三十二個大約多數(shù)是女人。這在歷史上已不可考,也考察不出來了。若有男人,也很少的。因為男人呢?以為自己了不起,不歡喜造廟,說:這個讓女人去做。所以就由三十三個女人把這座廟造好了,又造了一座寶塔。大家都拿出一點錢,共同拿出所有的力量來造廟造塔。

塔廟造完了,這三十三個人的生命結束之后,全都生到天上去了,每一個人有一層天,所以三十三個人就有三十三天。而這三十三天的中間就是忉利天天主──帝釋。這是忉利天的由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累計簽到:3 天
連續(xù)簽到:1 天

46

主題

183

帖子

2萬

積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961
板凳
 樓主| 發(fā)表時間 2019-7-2 04:28
佛教認為天界依次向上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共二十八層。其中欲界天有六層天、色界天有十八層天、無色界天有四層天。二十八天中,只有欲界的四王天與忉利天,因依須彌山的地界而居,故稱“地居天”,夜摩天以上,都是凌空而處,故名“空居天”。

欲界六天

第一,四天王天
修中之下品十善則生其中

第二,忉利天
(又名三十三天)

修中之中品善則生其中

第三,夜摩天

修中之上品十善則生品十其中

第四,兜率天或兜率陀天
修上之下品十善發(fā)愿行慈則生其中

第五,化樂天

修上之中品十善則生其中

第六,他化自在天
威力自在故稱為魔王修上上品十善則生其中

六欲天的天神和人間一樣,有身體形相,并有物質(zhì)生活的需求與精神生活的享樂,尚且耽溺于飲食男女的欲望之中,因此稱為欲界。欲界除六欲天之外,還包括人界的四大部洲、阿修羅,以及畜生、餓鬼、地獄等五趣。

色界四禪(合十八天)

初一禪: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
第二禪: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
第三禪: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


第四禪:
福生天、福愛天
廣果天、無想天此四天是凡夫)

無煩惱天、無熱天
善見天、善現(xiàn)天、色究竟天

從無煩惱天以后五天是阿那含人
依第四禪修五品動禪生五天中,名五凈居天


色界的天神雖然沒有財、色、名、食、睡等欲望,但是還有殊勝的形色、精神上的愛情、國家的型態(tài)、社會的組織等現(xiàn)象,此天以禪悅法喜為食,因此稱為色界。

無色界(四天)

空處天、識處天
無處有處天、非想非非想天

凡夫爾時謂心都盡。名為涅盤。圣者以理集之。怛無粗想。由有細想具足四心。是以更施后句情理合說故。曰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大劫。此三界中最上。名曰有頂。亦名第一有也。

無色界的天神已經(jīng)完全超越男女飲食、身體形質(zhì)的障礙,不執(zhí)著于任何的形色,只有純粹精神的存在,和色界一樣以禪悅法喜及識為美食。

三界二十八天的果報雖然各有優(yōu)劣、苦樂等差別,都屬于迷界,仍然難脫生死輪回之苦,因此《法華經(jīng)》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意思是說,三界充滿了生老病死等眾苦,逼迫著眾生的身心,就如一幢著火的房子,不能安居。因此眾生唯有修行精進,以求出離三界,進而證悟涅盤,這才是究竟解脫之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累計簽到:3 天
連續(xù)簽到:1 天

46

主題

183

帖子

2萬

積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961
地板
 樓主| 發(fā)表時間 2019-7-2 04:54
「無量諸天」,是指天的數(shù)量多得很,從豎的方面說,有二十八重天;

從橫的方面說:忉利天就包括了三十三天,還有其他許許多多的天道,真是不計其數(shù),所以叫做「諸天」

「大眾俱」,來聽《佛說阿彌陀經(jīng)》的,除了無量諸天的天王、天人以外,還有無數(shù)的「大眾」。包括了「天龍八部」「六道」。

「八部」


一、天:就是前面講到的三界二十八層天,是光明自然的意義。

二、龍:龍有很多種,這裏是指興云作雨對世間有益的龍。

三、夜叉:勇健鬼
(身體強壯的鬼),能在天空飛行,是看守天宮的神。

四、乾闥婆:嗅香神,他不噉酒肉,以聞香為食。他是帝釋的音樂神,專管天上的音樂。

五、阿修羅:無端正,就是丑陋的意思。又譯為非天。有天人的褔報,沒有天人的道德,常與帝釋戰(zhàn)斗,在胎、卵、溼、化四生都有種族,分歸人、鬼、畜、天四趣所攝。只要是有很大的瞋心,都屬於這一道。平常人類中瞋心比較重的,我們就會說他是阿修羅。

六、迦樓羅:即金翅鳥神,一舉能飛萬里,以龍為食。

七、緊那羅:疑人、非人似人,頭生一角,亦為帝釋的歌伎神。,

八、摩羅伽:大蟒神。這八部都是屬於善良的護法神,每當佛陀講經(jīng)時都會到場,一方面是聽佛講經(jīng)說法,一方面是來護持道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累計簽到:3 天
連續(xù)簽到:1 天

46

主題

183

帖子

2萬

積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961
5#
 樓主| 發(fā)表時間 2019-7-19 08:25
色界二十三天

梵身天、梵輔天、梵眾天、大梵天
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
凈天、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
嚴飾天、少嚴飾天、無量嚴飾天、嚴飾果實天
無想天、不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大善見天、色究竟天
摩醯首羅天


梵身天第一
梵身天宮。宮純黃金。身白銀色(色界皆爾)衣金色衣。行禪離欲修習火光三昧。故身出妙光勝于日月。非男非女。以禪悅為食。壽命一劫或有減者。身長半由旬。壽半劫(出長阿含經(jīng)第二十卷)。
  
梵輔天第二
梵輔天(數(shù)云富婁)與前天同。若修中禪是貴梵生處。身長一由旬壽一劫(出長阿含經(jīng)第二十卷)。

梵眾天第三
梵眾天。與前天同。若修下禪諸小梵生處。身長一由旬半。壽一劫半(出長阿含經(jīng)第二十卷)。

大梵天第四
大梵天王。名曰尸棄(梁言火已)與前天同。若修上禪則生此也。于梵眾中發(fā)大音聲。一切大眾無不知者。梵身諸天各自念言。大梵天王唯與我語不接余人。我自然得無所承受。于千世界最得自在。富有豐饒能造化萬物。我是一切眾生父母。后來諸梵第一尊重。顏如童子。名曰童子。擎雞持鈴捉赤幡騎孔雀。初禪名曰梵迦夷。有宮去于他化自在宮。由旬一倍(出長阿含第二十卷花嚴樓炭大智論雜阿毗曇心云色界十七居止下三禪各有三天四禪有九天應有十八謂初禪下天是諸梵奴故不數(shù)也初禪無梵身二禪無光三禪無凈)。

光天第五
光天。以禪味為食。壽命二劫或有減者(出長阿含第二十卷)。
  
少光天第六
少光。略與前同(出長阿含經(jīng)第二十卷毗依品云語言時口出少光)。
  
無量光天第七
無量光。略與前同(出長阿含經(jīng)第二十卷依品云語言時口出多光)。
  
光音天第八
光音天(依品云光耀天語言口出凈光無邊)王名樂光(樓炭經(jīng)云阿披附天菩薩又名光念又名光音聲)觀閻浮提臭穢惡氣。上熏七千萬里。是以菩薩不生光音(長阿含云天上百由旬遙聞臭氣甚于廁溷)二禪通名光音。有宮去于梵迦夷宮由旬一倍(出長阿含經(jīng)第二十卷又出華嚴大智論菩薩處胎經(jīng))。
  
凈天第九
凈天。以禪樂為食。壽命三劫或有減者(出長阿含經(jīng)第二十卷)。

少凈天第十
少凈。略與前同(出長阿含經(jīng)第二十卷依品云三天同習覺無患樂相應禪生是三種天以少方便相應禪生少凈天受樂亦少)。
  
無量凈天第十一
無量凈。略與前同(出長阿含經(jīng)第二十卷依品云以中方便生此天)。
  
遍凈天第十二
遍凈天(梵言韋細依品云以上方便生此天)王名凈智。四臂捉具持輪。御金翅鳥。三禪通名遍凈。亦名首陀斤。有宮去于光音宮由旬一倍(出長阿含經(jīng)第二十卷又出樓炭大智論)。
  
嚴飾天第十三
嚴飾天。以禪悅為食。壽四萬劫或有減者(出長阿含經(jīng)第二十卷)。
 
少嚴飾天第十四
少嚴飾。粗與前同(出長阿含經(jīng)第二十卷)。
  
無量嚴飾天第十五
無量嚴飾。粗與前同(出長阿含經(jīng)第二十卷)。
  
嚴飾果實天第十六
嚴飾果實天。王名法華光四禪通名果實。有宮去于遍凈宮由旬一倍(出長阿含第二十卷又出華嚴)。

無想天第十七
無想天(樓炭經(jīng)云無人想)以禪樂為食。壽五百劫;蛴袦p者。猶色界數(shù)。光明勝于果實。外道謂為涅槃(出長阿含經(jīng)第二十卷依品云滅想生無想唯有色陰行陰少入生想便死)。
  
不煩天第十八
不煩天(長阿含云無造樓炭經(jīng)云阿比披)以禪樂為食。壽命千劫;蛴袦p者。光明勝于無想(出長阿含經(jīng)第二十卷)。
  
無熱天第十九
無熱天。身長四千由旬。細軟委地不能自立。若下見佛變?yōu)榇中。以禪為味。天壽二千劫;蛴袦p者。光明勝于不煩(出長阿含經(jīng)第二十卷)。
  
善見天第二十
善見(華嚴云善見樓炭云須陀栴)身長四千由旬。亦以禪樂為食。壽三千劫(三乘名數(shù)經(jīng)云壽四千劫)或有減者。光明勝于無熱(出長阿含經(jīng)第二十卷)。
  
大善見天第二十一
大善見(華嚴云善見樓炭經(jīng)云須彌栴尼)身長八千由旬。亦以禪樂為食。壽命四千劫(三乘名數(shù)經(jīng)云八千劫)或有減者。光明有勝善見(出長阿含經(jīng)第二十卷)。
  
色究竟天第二十二
色究竟天(華嚴經(jīng)同樓炭經(jīng)云阿迦膩吒)身長一萬六千由旬。亦以禪樂為食。壽五千劫(三乘名數(shù)經(jīng)云一萬六千劫)或有減者。此五天通名凈居。諸那含所止。光明最勝(出長阿含第二十卷又出樓炭華嚴大智論)。
  
摩醯首羅天第二十三
摩醯首羅天(梁言大自在)又名凈居。過五凈居而有八處皆悉虛寂。是十住大士之所住處。法云菩薩多作此天王。形有八臂三眼騎大白牛。大云降雨雨大千界。一切眾生無能知數(shù)。唯此天王獨能知之(涅槃經(jīng)云如人供養(yǎng)摩醯首羅當知是人已供養(yǎng)一切諸天樓炭經(jīng)云光音天以上無有王出大智論第二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累計簽到:3 天
連續(xù)簽到:1 天

46

主題

183

帖子

2萬

積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961
6#
 樓主| 發(fā)表時間 2019-7-19 08:45
二十四諸天

二十四諸天是在二十諸天的基礎上增入四位天神而成“二十四天”的。二十諸天的名稱都本于印度教(婆羅門教),具體是:一大梵天、二帝釋天、三多聞天王、四持國天王、五增長天王、六廣目天王、七金剛密跡、八大自在天或摩醯首羅、九散脂大將、十大辯才天、十一大功德天、十二韋馱天神、十三堅牢地神、十四菩提樹神、十五鬼子母、十六摩利支天、十七日宮天子、十八月宮天子、十九娑竭龍王、二十閻摩羅王。


“天”梵語Deva-loka,音譯“提婆”!疤臁痹诜鸾讨兄饕赣星楸娚蚋髯运兄畼I(yè)而感得的殊勝果報。如六道、十界中的天道、天界。這時的天稱為“天人”或“天眾”,并非宇宙意義上的天。佛教以為天是有情眾生最妙、最善,也是最快樂的趣處。只有修習十善業(yè)道者才能投生天部。但“天”雖然處于諸有情界中最高最優(yōu)越的地位,能獲種種享受,但仍未跳出輪回,一旦前業(yè)享盡,便會重新墮入輪回之中。另外,佛經(jīng)中說到“天”時,除了指作為正報的有情眾生之一類外,還指其依報即這些有情眾生的生存環(huán)境。佛教也把世俗世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種,其中欲界有六天,包括四天王天、忉利天和兜率天等。色界有十八天(一說十七天,或二十三天的),主要有大梵天、遍凈天、無想天、大自在天等。作為佛教造像的表現(xiàn)題材的諸天主要是在前述有情眾生一類的意義上說的。只不過這些“天人”大都具有非凡的本領。佛教把古代印度神話和其他宗教中的一些神也稱為天,并將他們吸納進來,視為佛教的護法神。天的隊伍不斷擴大。

隋代天臺智者大師依據(jù)《金光明經(jīng)·功德天品》,制定了《金光明三昧懺法》。后代據(jù)此簡略成《齋天科儀》,為寺廟中祭天的儀軌,依《金光明經(jīng)·鬼神品》等所說,選下二十位天神,即此二十諸天。到了明代,又增入四位天神,則成了“二十四天”,即二十一緊那羅、二十二紫微大帝、二十三東岳大帝、二十四雷神。后三位是道教神明,這顯示了明以后佛道二教相互借用與融合的趨向。前一位是天龍八部之一,我們將在天龍八部條中介紹。

其中的二十諸天常常作為一組出現(xiàn)在塑像和壁畫中,而且也時或出現(xiàn)于水陸法會時懸掛的水陸畫中。但供奉二十四諸天的寺廟也不少,如昆明的圓通寶殿、山西大同的善化寺、五臺山金閣寺等。在佛教藝術中,“天”像也常有單獨或以其他組合出現(xiàn)的情況。在中國佛教石窟藝術中,很早就出現(xiàn)了諸天的形象。如新疆克孜爾石窟第一百十窟主室左壁所繪“夜半逾城”的佛教故事壁畫中,就出現(xiàn)了帝釋天和四天王天的形象。云岡石窟第八窟窟門兩側(cè),則雕有騎牛的摩醯首羅天和騎金翅鳥的鳩摩羅天。以下我們將一一介紹除緊那羅和四大天王以外的二十四諸天。


大梵天
是梵文Brahmā的意譯!拌蟆钡囊馑际恰扒鍍簟、“離欲”。梵天與毗濕奴、濕婆合為印度教三大主神。據(jù)《摩奴法典》和古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等所說,宇宙出自飄流于混沌中的梵卵。梵天本是梵卵中的金胎,飄流一年后,以意念力把卵殼破為兩半,為天,為地,天地間出現(xiàn)了氣體空間,以后是水、火、土、氣、以太五要素,再以后是眾神、星辰、時間、高山、平原、河流,出現(xiàn)了人、語言、情欲、憤怒、歡樂、懺悔,最后梵天自身也一分為二,一半為男,一半為女,他還創(chuàng)造了一切生物和妖魔。一切秩序都受梵天的控制。梵天被佛教吸收為護法神后,有時是釋迦的右脅侍,手持白拂塵。他又是色界初禪天之主,稱“大梵天王”。大梵天王造像有二臂像和四臂像。前者為一面雙臂,手持蓮花、拂塵。也有三面雙臂像。四臂像則有四面,每面各有三目,手持蓮花、澡瓶、拂塵(或鉾)等,還有一手作施無畏印。梵天形像被漢化后,多為中年帝王形象,手持蓮花。在水陸畫中大梵天王是典型的雍容華貴的中土帝王模樣,身后有輔臣簇擁。

帝釋天
梵文音譯是“釋迦提桓因陀羅”,意為“能天帝”。因陀羅即帝釋是印度古老文獻《梨俱吠陀》中的主神。帝釋成為佛教護法神后,被視為忉利天之主。按佛教所描述的世界,我們所住的世界中心,有一座須彌山,帝釋天就住在須彌山頂?shù)纳埔姵,統(tǒng)領其余諸天。須彌山四周各有八天,加上中央帝釋天,合為三十三天,此即欲界六天中的忉利天。此處的“天”當指依報意義上的生存環(huán)境方面的天。同樣帝釋天即可以指作為三十三天之主的天神,也可指其依報。照佛教說法,任何行善積德之人,皆可轉(zhuǎn)生帝釋天。帝釋天以人間百日為一日,壽長一千歲,即合人間十萬歲。傳說釋迦牟尼佛本人就曾三十多次轉(zhuǎn)生帝釋天。據(jù)《雜尼迦耶·天雜品》所說,作為忉利天主的帝釋的前生是個叫摩伽的婆羅門,他與知友三十二人共修福德,命終后俱生于忉利天,以摩伽為天主,即帝釋或帝釋天,其余三十二人為輔臣,即其他三十二天。帝釋并不斷七情六欲。據(jù)《譬喻經(jīng)》說,阿修羅王之女容貌姝麗,帝釋天以重金聘求,并且揚言,如若不允,即訴諸武力。阿修羅王大怒,遂爆發(fā)大戰(zhàn)。經(jīng)多次酣戰(zhàn),互有勝負,最后講和,阿修羅王以女納于帝釋,而帝釋則以甘露作為回報。作為護法神,他的主要職責是保護佛陀、佛法和出家人。如佛陀在樹下修道時,惡魔向他進攻,擾其禪思,帝釋即吹響貝螺,保護佛陀。佛陀涅盤時,他又顯身,念誦頌詩。他還保護佛陀的舍利等等。有關帝釋天的佛傳故事常常出現(xiàn)在佛教藝術作品當中,這時的帝釋天往往手持寶蓋,與大梵天隨侍在釋迦的左右。密教把帝釋作為護世八方天之一的東方守護神,其形象依《大日經(jīng)疏》等說,頭戴寶冠,身披瓔珞,手持金剛杵,身騎六牙白象,住于須彌山,有諸天及眾眷屬圍繞。在中國寺廟里,帝釋多為少年帝王像,且是男人女相。在水陸畫中,帝釋完全是一副中國后妃模樣。

金剛密跡
佛教中一位手持金剛杵專事守護的天神。他是夜叉神的總頭目,所以又叫密跡金剛、密跡力士。夜叉本為印度神話中一種半人半神的小精靈,以“捷疾”著稱,并非地道的惡魔!洞笕战(jīng)疏》卷一說:“西方謂夜叉為秘密,以其身口意速疾隱秘,難可了知,故舊翻或云密跡。若淺略明義,秘密主即是夜叉王也!泵苒E金剛本是法意太子,曾發(fā)誓說,皈依佛教后“當作金剛力士,常親近佛”,以便“普聞一切諸佛秘要密跡之事”。(《大寶積經(jīng)·密跡金剛力士會》)后來他便成了守護佛陀的五百金剛的總頭目。密跡金剛的形象作三面六臂,呈憤怒令人怖畏之相,手持寶劍、金剛杵、輪等種種兵器。密跡金剛后來又分身為哼、哈二將,成了寺廟的門神。

大自在天
是梵文Mahe□vara的意譯,音譯為摩醯首羅。據(jù)說他住在色界之頂,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在三千界中得大自在,故又稱“大自在天”。大自在天在印度教神話中的原型即是濕婆。濕婆是毀滅之神,又是苦行與舞蹈之神。據(jù)說他有極大的力量,頭上的第三只眼能噴出神火燒毀一切,還能主宰人間的一切悲喜榮辱。其形象據(jù)說有五個頭,三只眼,四支手,分別持三股叉、神螺、水罐、鼓等器物,渾身涂灰,頸上繞著蛇,乘坐條大白牛。將他作為主要崇拜對象的宗教派別,在佛典中被稱為“自在天外道”或“涂灰外道”等,佛教亦將此神吸納進來作為自己的守護神,配于色界之頂。又因其居住不同而有大自在天、商羯羅天、伊舍那天等種種名稱。在佛教中,他是護世八方天和十二天之一,守護在東北方。其形象,據(jù)《十二天供儀軌》講,面上有三眼,二牙上出,忿怒相,身淺青肉色,左手持劫波杯(髑髏杯),右手持三戟劍,身上以髑髏為瓔珞,頭冠中有二仰月,騎在牛上,邊上有二天女持花隨侍。此外還有二臂、四臂、三面四臂等多種形象。

散脂大將
是梵文Panika,又譯作“散脂修摩”、“散支”、“半支迦”等,意思是密神。散脂大將是北方毗沙門天王的八大藥叉將之一。其余的是:寶賢大將、滿賢大將、眾聽大將、應念大將、大滿大將、無比大將和密嚴大將。佛教中有四大天王各有二十八部眾鬼神將帥的說法,其中尤以散脂大將的地位最高,他統(tǒng)帥二十八部眾,巡行世界,賞善罰惡。其來歷一說是鬼子母的兒子!锻恿_尼集經(jīng)》說“鬼子母有三男,長名唯奢文,次名散脂大將,……”一說是鬼子母的丈夫!杜我s事》卷三十一說,半支迦(散脂)與鬼子母曾指腹為婚,長大后成親,還生了五百個兒子。散脂大將為金剛神將模樣,手持鐵鉾(矛)。在水陸畫中,散脂大將為一副威風凜凜的武將模樣。

辯才天
是梵文Sārasvati的音譯,又叫大辯才天、大辯才功德天,還稱美音天、妙音天。這是一位主管智慧福德的天神!蹲顒偻踅(jīng)·大辯才天女》云:“若人欲得最上智,應當一心持此法,增長福智諸功德,必定成就勿生疑。若求財者得多財,求名稱者得名稱,求出離者得解脫,必定成就勿生疑!逼湫詣e,佛經(jīng)中也說法不一,但以女性為多。辯才天本是印度沙拉斯瓦地河(現(xiàn)已不存)河神的神格化,在《吠陀》中就是重要的女神而受到崇拜。以流水的妙音,而成為音樂之神,又是智慧學問之神,雄辯技藝之神。據(jù)說她有兩副面孔,一副是大美人,一副是丑八怪,以供不同場合使用。她那一雙利眼,常讓人不寒而栗。大辯才天的造像有兩種:一種是八臂像,八手分別持弓、箭、刀、槊、斧、杵、輪和羂索;一種是二臂像,兩臂作彈琵琶狀。

大功德天
即吉祥天女。梵文Maha□vi的意譯,音譯為“摩訶室利”,“摩訶”意為“大”,“室利”有二義:功德和吉祥,合起來就是大功德或大吉祥。和辯才天一樣,其原型在吠陀時代就受到信奉。在印度教神話中,她是毗濕奴的妃子,被尊稱為“偉大的神”。傳說她是攪動乳海時出現(xiàn)的,所以又有“乳海之女”的名稱。在佛教中,據(jù)說她成了毗沙門天的妃子或妹妹。依《金光明最勝王經(jīng)》記載,她住于北方毗沙門天王的居城有財城。又據(jù)該經(jīng)所述,功德天在前生種下許多善根,只要今世之人念此天女的名稱并供奉,即可以其功德,使祈愿的人五谷豐收,財寶充足,一切衣食皆可滿足。隨著《金光明經(jīng)》的普及,人們對于功德天的信仰也日漸興盛。她的形象在《金光明經(jīng)》中沒有明確的記載。在《毗沙門天王經(jīng)》中說,她眼目修長,面部神情寧靜,頭戴天冠,以瓔珞、臂釧裝飾。右手作施無畏印,左手執(zhí)開敷蓮花。在《陀羅尼集經(jīng)》中記得更為詳細,說他容顏端正,兩臂有各種瓔珞環(huán)釧。頭戴寶冠,身披天衣。右手施無畏印,左手執(zhí)如意。其左右有五色祥云,如散花天女。背后有七寶山,天上五色祥云里有六牙白象。象鼻絞瑪瑙瓶,瓶中傾出種種寶物,灌于功德天頂。天神背后畫百寶華林,頭上作千葉寶蓋,蓋上有諸天伎樂,散花供養(yǎng)。在中國寺廟中,吉祥天女形象端莊美麗,后妃裝束,兩只手(或四只手),一手持蓮花,一手灑金錢,有兩只白象伴護,這是吉祥的象征。其座下除蓮花外,還有金翅鳥和貓頭鷹。

韋馱天
佛教護法天神。在中國佛教寺院中他一般被安置于天王殿的大肚彌勒背后,背對山門,面朝大雄寶殿。韋馱天梵名作“私建陀提婆”,直譯意為“陰天”。相傳釋迦去世后,諸天神和天王商量火化遺體,收取舍利建塔供養(yǎng)之事。這時帝釋天手持七寶瓶,來到火化場說,佛原先答應給他一顆佛牙。所以他先取下佛牙,準備回去建塔供養(yǎng)。時有羅剎鬼躲在帝釋天身旁,乘人不注意,盜去佛牙舍利。韋馱天見狀奮起直追,剎時將羅剎鬼抓獲,取回舍利,贏得諸天眾王的贊揚,認為他能驅(qū)除邪魔,保護佛法。此外佛教中另外還有一位護法天神韋天將軍。相傳他姓韋名琨,系南方增長天王所率的八大神將之一。又是護法四天王手下三十二神將之首。常有人把他與韋馱天相混。中國佛教寺院中的韋馱天形象,大多為身穿甲胄的雄裝武將樣,手持金剛杵,或以杵拄地,或雙手合十,將杵擱二肘間。體格魁偉,威武勇猛,面如童子,表示他不失赤子之心。

堅牢地神
梵文Prthivi的意譯,音譯“比里底毗”,意為此神有如大地之堅牢。堅牢地神又叫“地天”、“大地神女”。地天的職責是保護土地及地上的一切植物。佛陀曾對她說:“汝大神力,諸神莫及。閻浮(即佛教所稱世人居住的南贍部洲--引者注)土地,悉蒙汝護,乃至草木谷米從地有,皆由汝力!保ā兜夭乇驹附(jīng)·地神護法品》)又據(jù)《大日經(jīng)疏》卷四載,釋迦初坐道場時,魔王唯恐釋迦得道,領諸魔軍、魔女向釋迦輪番進攻誘惑,均遭敗績。魔王終于惱羞成怒,對釋迦狂吼:“我所作之業(yè),汝已為證,汝之福業(yè)誰當為證?”釋迦垂無畏手指地。這時,大地轟然震動,堅牢地神從地中涌出半個身體向佛頂禮致敬,并唱聲“我是證明”。于是釋迦得道成佛。堅牢地神乃是女性形象。

菩提樹神
即守護菩提樹之天女。菩提樹本名蓽缽羅樹,為常綠喬木,葉子卵形,莖干黃白色,樹籽兒可作念珠。傳說釋迦牟尼就是在此樹下,歷經(jīng)七天七夜,逆觀了十二因緣,終于覺悟成佛,故而此樹就被稱為菩提樹了。菩提就是“覺”、“智”的意思。菩提樹在釋迦成佛之前就守護在他身旁,大概要算最早的佛教護法神了。

鬼子母
亦作歡喜母,愛子母,佛教護法神。原為一外道鬼女,專事食人子女。關于她歸依佛教的故事,佛經(jīng)中有許多記載。據(jù)《毗奈耶雜事》所記,古代王舍城有獨覺佛出世,舉行慶祝會,有五百人赴會。途中遇一懷孕牧牛女,勸其一同赴會慶賀。此女隨行,歡喜踴躍,不料中途流產(chǎn)。此時諸人均棄她而去,因此她十分惱恨,發(fā)下毒誓,要在來世投生王舍城,盡食城中幼兒。后來她果然投生王舍城,為藥叉神將婆乞多之女,婚后生五百兒。她自恃強力,天天捕食別人的幼兒。佛陀聞悉后,十分憂慮,為解救王舍城中無辜幼兒之厄難,決定以慈悲心,方便自在力教化鬼子母,使其棄惡從善,以此安定天下父母之心。鬼子母對自己的孩子卻十分愛憐,佛陀乘其外出,將其幼子隱匿。鬼子母歸來不見愛子,焦急萬分,陷入驚悲狂亂之中。最后她不得不向佛陀哭訴失子之事。佛陀對她說,你有五百個孩子,現(xiàn)在少了一個,尚且如此,世人只有一、二個孩子的,失去了心愛的骨肉,不知有何等悲傷。鬼子母聞言果然頓悟前非,悔過自新,信奉佛教。元雜劇《鬼子母揭缽記》即寫此事。民間以鬼子母為守護幼兒的慈悲女神,后來又將她與婦女生育聯(lián)系起來。其實在印度佛教密宗里就專門有為祈禱婦女順利生產(chǎn)而修的“訶利帝母法”(訶利帝是鬼子母的梵名Hariti的音譯)。修法時念《訶利帝母真言經(jīng)》(一卷,唐不空譯)。但中國百姓卻愛將她視為送子娘娘來禮拜。鬼子母的形象,據(jù)佛經(jīng)記載,是美麗的天女形,身穿天繒寶衣,頭戴天冠,耳掛耳珰,白螺為釧,身邊有一童兒伴隨。著名的大足石刻北山一二二號窟即訶利帝母窟,窟中所雕鬼母是一漢化的貴婦人形象,頭戴鳳冠,身著敞袖圓領寶衣,腳穿云頭鞋,坐于中式龍頭有備無患椅上,左手抱一小孩,右手放在膝上。

摩利支天
也作摩利支提婆,意為“陽焰”,或“威光”,實際上是古印度的光明女神。相傳她是帝釋天的部屬,又常隨從日宮天子。當日宮天子出巡時,她在前頭飛走如箭。她最大神通是能隱身。由于能隱身,故而無人能害,無人能縛,因此她為武士所特別信奉。摩利支天的形相,有二臂像、六臂像以及八臂像等多種。據(jù)《摩利支天經(jīng)》中記,欲奉摩利支天者,應以金、銀、銅或檀木等材料塑造。其相為天女形,長一寸、二寸或一肘均可。左手屈臂向上,持天扇,扇形如維摩詰說法時天女所持之扇。扇中畫卍字。右手下垂,舉掌向外,像兩邊各作一隨侍天女。另有一種三面八臂乘豬的摩利支天像,身金黃色,八臂三面九眼,頂戴寶塔,塔中有毗盧舍那佛,摩利支天身披紅色天衣,有寶帶、瓔珞、耳珰、腕釧等種種飾物。左側(cè)四手分別執(zhí)□索、弓、無憂樹枝、線,右四手分別執(zhí)有金剛杵、針、鉤、箭。正面善相,顯微笑狀,唇如朱色。左面作豬相,忿怒丑惡,口出利牙,信人見而生畏。右面深紅色,立于豬身上。還有一種作童女形的摩利支天像。

日宮天子
源于古印度神話中的太陽神蘇利耶。作為佛教護法神,又稱日天、日天子、日宮天子,異名寶光天子、寶意天子。佛經(jīng)中稱其為觀音菩薩之變化身,住太陽內(nèi)的宮殿里,故名。日宮的規(guī)模,《立世阿毗論·日月行品》說:“厚五十一由旬,廣五十一由旬,周匝一百五十三由旬。是日宮殿,頗梨所成,赤金所覆,火大分多,下際火分復為最多,其下際光亦為最勝。是其上際金城圍繞!比諏m天子的形象,為肉紅色臉膛,左右手各拿一枝蓮花,乘四馬大車;也有的手捧日輪,騎三至八匹馬(多為五匹馬),在水陸道場所用的水陸畫中,日宮天子為頭戴冕旒,雙手捧圭的男性帝王形象。

月宮天子
又叫月天子、月天、大白光神、野兔形神、寶吉祥等。月天住于月宮中,據(jù)佛經(jīng)描述,此月宮是正方形建筑,邊長四十九由旬,共有七重垣墻,七寶所成。殿中有一青琉璃做成的大輦,高達十六由旬,寬八由旬。月天據(jù)說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故稱“寶吉祥天”。又傳說,有狐、兔、猿異類相悅,帝釋天欲驗證修菩薩行者的道行,降靈應化為一老夫,讓三獸為他覓食,只有兔子空手而歸,一激之下,兔子就讓狐、猿找來草木樵蘇,兔子竟毅然投身由樵蘇點燃的火中,以求為老者充此一餐。帝釋于是恢復原形,讓兔子靈魂升天,寄之月輪,此即月宮天子,故又稱“野兔形神”。月天的形象本為男性,肉白色臉膛,手持之杖,上有半月形,乘坐三鵝拉的車。他還有個月天妃為配偶,也是肉白色臉,手持青蓮花。漢化寺廟中也有將月天作為女性塑像的。

娑伽羅龍
又作娑伽羅龍。意為咸海之龍!睹罘ㄉ徣A經(jīng)》謂有八龍,《華嚴經(jīng)》謂有十龍,其中都有娑竭羅龍王。

閻摩羅王
又作閻羅、閻羅王、閻魔王、焰魔羅王、琰魔等,均為音譯,意思為“縛”,縛有罪之人。閻羅本為古印度神話中的管理陰間之王,在《梨俱吠陀》業(yè)已出現(xiàn)。閻羅本身又有多種義蘊:一曰“雙世”,即彼于世中常受苦樂二報之意;一曰“雙五”,《玄應音義》說閻羅兄妹二人皆“作地獄主,兄治男事,妹理女事”;又曰“平等王”,謂其能平等治罪!兑磺薪(jīng)音義》卷五稱:“火閻魔,梵語,鬼趣名也。義翻為平等王。此司典生死罪福之業(yè),主守地獄八熱八寒以及眷屬諸小獄等,役使鬼卒于五趣中,追攝罪人,捶拷治罰,決斷善惡,更無休息!边有一種說法,認為閻羅的前身為毗沙國王。以后又有十三冥王之說,實即十三佛,但它被流行的十殿閻羅的說法所取代。他們分別是第一殿閻羅秦廣王蔣,第二殿楚江王歷,第三殿宋帝王余,第四殿五官王呂,第五殿閻羅天子包,第六殿卞城王畢,第七殿泰山王董,第八殿都市王黃,第九殿平等王陸,第十殿轉(zhuǎn)輪王薛。顯然這套漢化的十殿閻羅是仿照人間官衙設置的。而二十四天中的閻王主要是與佛教傳說系統(tǒng)當中的地獄觀念聯(lián)系在一起的!斗ㄔ分榱帧氛f,閻羅王為地獄主,有臣佐十八人(即俗之判官),分別主管十八層地獄。早在南朝時這十八層地獄的說法就已流行。中國人把閻王和地獄完全漢化,讓它們和本土的泰山治鬼等神話傳說相結合,再融入佛教“六道輪回”說,從而附會出許多新的聳人聽聞的傳說,如奈河(奈何)橋、黃婆(黃酒的“黃”)送迷魂湯、望鄉(xiāng)臺,這些都是漢語諧音雙關式的具體形象化。其他還有牛頭、馬面、黑無常、白無常、勾魂牌等!岸T天”或“二十四天”中的閻王形象已被徹底漢化。多作濃眉巨眼虬髯王者像。女閻羅王不符合中國國情,故被暗中取消。在閻王身后常跟著幾個中國籍的判官牛頭、馬面之類,手持毛筆,中式帳簿,勾魂牌,鋸齒大砍刀等中國式道具。當然二十四天塑像中,隨從少見,但在壁畫中卻常出現(xiàn)。

一般寺院供奉的正規(guī)諸天,即限于以上二十位,在佛道爭勝又互相融合的過程中,近代某些寺院將諸天的隊伍加以擴充,遂有“二十四天”。

緊那羅王
第二十一位,緊那羅王。緊那羅是梵文Kimnnara的音譯,意譯為“音樂天”、“歌神”。緊那羅不是一個,而是一族。在佛教中只能算二流神,天龍八部之一。嚴格來說,緊那羅與娑竭羅龍一樣不能算作諸天,這反映出佛教神祇系統(tǒng)在合理化方面的欠缺。據(jù)說緊那羅像人,可是頭上有一支角,所以又叫“人非人”。能彈琴唱歌,他家的女人生得端莊美麗,能歌善舞。當他彈琴唱歌贊美佛法時,須彌山震動,諸大聲聞不安于座。緊那羅的伴侶唱歌時,五百仙人在飛行中心醉落地。另據(jù)中國的傳說,緊那羅成佛后化為少林寺香積廚火頭老和尚,教眾僧使用三尺撥火棍退敵,傳下少林棍法。過去少林寺所供即此形象。

紫微大帝
佛教”紫微大帝“與道教”紫微大帝“僅為“同名”不同神,請勿混淆,佛教常作中年帝王像。

道教紫微大帝,佛教稱之為熾盛光如來。

雷神
佛教雷神,與道教雷神不是一回事,僅僅是名字相同。佛教里是雷公們的首領。南亞次大陸和中國古代神話中都有雷神。道教則認為雷神是元始天尊的第九個兒子--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在漢化佛寺與道觀中,他的典型形象多為蓬頭怒發(fā)仁丹胡式鬼形,披甲,手持劈山斧。部下有打順風旗的風伯,手持錘鑿、背生肉翅的雷公,手持兩面鈸式銅鏡的雷母等。都是從中古以下的漢地傳說中衍生出來,并被道教首先吸收改造過的。

嚴肅認真的佛教徒一般只認可“二十諸天”。他們常被塑在大雄寶殿兩側(cè),典型姿勢以大同上華嚴寺所塑為準:各前傾十五度,以示對佛的尊敬。本世紀七十年代后新塑的,如杭州靈隱寺、普陀佛頂山慧濟寺等處,均準此式。還有繪于大殿東西壁上作背景襯托用的“諸天禮佛圖”壁畫,典型的是北京法海寺大殿明代壁畫,精彩異常,堪為國寶。壁畫較之塑像,可以較為自由地添加云彩、侍從、法器道具、花卉鳥獸等陪襯,組成大型手卷式畫面,效果上更覺飄逸生動。至于諸天形象,唐代以來各種佛家經(jīng)典所述頗有不同,匠人亦各有師傳,更受時代、地域影響,各寺所見不甚一致。

諸天在佛前排列 [1]
有一定的順序。此種順序也多有不同。典型的有兩種。一種是象征“佛會”時禮佛的隊列,分立大殿兩側(cè)(一般單數(shù)順序在左,雙數(shù)在右),名號如下:一大梵天王、二帝釋尊天、三多聞天王、四持國天王、五增長天王、六廣目天王、七金剛密跡、八摩醯首羅、九散脂大將、十大辯才天、十一大功德天、十二韋馱天神、十三堅牢地神、十四菩提樹神、十五鬼子母神、十六摩利支天、十七日宮天子、十八月宮天子、十九娑竭羅龍王、二十閻摩羅王。另一種是象征“金光明道場”(熏修道場)的排列,則是功德天立于佛左,辯才天立于佛右,以下左右兩側(cè)分頭排列,順序如下:左側(cè)大功德天,以下為大梵天王、北方天王、南方天王、日天、密跡金剛、散脂大將、地天(堅牢地神)、鬼子母、水天(娑竭羅龍王);右側(cè)大辯才天,以下為帝釋尊天、東方天王、西方天王、月天、大自在天、韋馱天、菩提樹神、摩利支天、閻摩羅王。

原型資料
二十諸天是一個佛教用語。天,作為簡稱,在佛教中有三層意思: 一、指天界, 梵語Devaloka,如六道、十界中的天道、天界。又如四天王天、兜率天、他化自在天;二、指天王,梵語 Devarāja,如大梵天、帝釋天、大功德天;亦即本詞條所指的二十余位天神; 三、指天人,梵語 Deva,如三善道的天、人、阿修羅。佛教以為天人是有情眾生最妙、最善,也是最快樂的去處。只有修習十善業(yè)道者才能投生天界,成為天人。但“天”雖然處于諸有情界中最高最優(yōu)越的地位,能獲種種享受,但仍未跳出輪回,一旦前業(yè)享盡,便會重新墮入輪回之中。


資料來自:二十四諸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游客
登錄后可快速發(fā)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北閣地攤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手機版|黑板報|小橋流水 ( 粵ICP備2022111527號) (粵工商備445100000015802號) (京公網(wǎng)安備44510202000028號)  

GMT+8, 2025-7-2 01:30

Powered by 521000.com © 2002-20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